中新网北京4月17日电 (王若影 张素)记者17日从我国航天科工三院35所了解到,一款蛇形机器人可“下海”为海底油气管道做检测,并已在经过国内海上油田的实践查验测验,功能到达国际先进水平。
该蛇形机器人名为海底管道漏磁内检测器,可在管道内部络绎,使用油气压力穿行,经过高精度漏磁检测技能,能够捕获并存储管道内外壁的腐蚀、缺点信息,对缺点点的准确辨认、准确定位。
研制人员介绍,依托大容量数据收集、匹配处理技能,可在短时间获取数据,为管道出具一份数据全面的“体检陈述”。此前,国内并没有此类产品,我国海底油气管道检测服务被国外高度独占,存在价格高、陈述数据不全面等问题,还存在动力信息危险,“35所的该款应用于8英寸管道的蛇形机器人则打破了国外独占,从中心技能到产品完结,均为我国造”。
据悉,该蛇形机器人已完结检验,交给客户,年内即将在我国海上油田用于海底管道检测。同期,用于10、12、14英寸管道的机器人正在研制中。
据35所该项目负责人郑莉介绍,海底油气管道工况较陆地管道杂乱程度更高,这款霸占海底管道检测的机器人也可应用于陆地管道检测,商场宽广。
35所工业发展部宋玉彬主任泄漏,“十三五”期间将构成完好的油气管道检测服务工业。现在,强磁定位符号器、清管器盯梢定位体系现已研制并配套出产,针对杂乱变形管道的检测机器人正在研制中,同期研制的还有智能油井套管电磁无损检测器,一到两年时间内将完结管道检测工业链中心配备闭环。将经过整合外部资源、商业模式立异,建成我国抢先的油气管道检测服务机构。